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,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。
立春:立是開始的意思,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。
立春斗指東北。太陽黃經為315度。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。
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,“陽和起蟄,品物皆春”,
過了立春,萬物復甦生機勃勃,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。
雨水:降雨開始,雨量漸增。
雨水斗指壬。太陽黃經為330度。這時春風遍吹冰雪溶化,
空氣濕潤雨水增多,所以叫雨水。人們常說:“立春天漸暖,雨水送肥忙”。
驚蟄:蟄是藏的意思。驚蟄是指春雷乍動,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。
驚蟄斗指丁。太陽黃經為345度。這個節氣表示“立春”以後天氣轉暖,
春雷開媽震響,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甦醒過來開始活動,
所以叫驚蟄;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孵化,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。
諺語云:“驚蟄過,暖和和,蛤蟆老角唱山歌。”
“驚蟄一犁土,春分地氣通。”“驚蟄沒到雷先鳴,大雨似蛟龍。”
春分:分是平分的意思。春分表示晝夜平分。
春分斗指壬。太陽黃經為0度。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。
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,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,所以叫春分。
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,北半球晝長夜短。
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。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。
各地農諺有:“春分在前,斗米斗錢”(廣東)、
“春分甲子雨綿綿,夏分甲子火燒天”(四川)、
“春分有雨家家忙,先種瓜豆後插秧”(湖北)、
“春分種菜,大暑摘瓜”(湖南)、“春分種麻種豆,秋分種麥種蒜”(安徽)。
清明:天氣晴朗,草木繁茂。
清明斗指丁。太陽黃經為15度。此時氣候清爽溫暖,草木始發新枝芽,
萬能物開始生長,農民忙於春耕春種。
從前清明節這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,
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乃古老習俗。
穀雨:雨生百穀。雨量充足而及時,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。
穀雨斗指癸。太陽黃經為30度。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,
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,所以,穀雨就是“雨生百穀”。
古有諺云:“穀雨前後,種瓜種豆”。
立夏:夏季的開始。
立夏斗指東南。太陽黃經為45度。是夏季的開始,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。
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,炎暑將臨雷雨增多,
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。
小滿: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。
小滿斗指甲。太陽黃經為60度。從小滿開始,大麥、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結果;
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,所以叫小滿。
芒種: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。
芒種斗指已。太陽黃經為75度。
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,如晚谷、黍、稷等。
如過了此時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。
同時“芒”指有芒作物如小麥、大麥等,“種”指種子。
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。芒種前後,我國中部的長江中、下游地區,
雨量增多氣溫升高,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,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,
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霉,所以在我國長江中、下游地區叫“黃梅天”。
夏至:炎熱的夏天來臨。
夏至斗指乙。太陽黃經為90度。太陽在黃經90度“夏至點”時,
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上空,中午太陽最高。
這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、黑夜最短的一天,從這天起進入炎熱季節,
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。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,
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。過了夏至,太陽逐漸向南移動,
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,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。
小暑:暑是炎熱的意思。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。
小暑斗指辛。太陽黃經為105度。天氣已轉熱但還不算太熱,所以叫小暑。
此時,已是初伏前後。
大暑: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。
大暑斗指丙。太陽黃經為120度。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,
正值二伏前後,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,經常出現40℃高溫天氣。
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。該節氣雨水多,有“小暑、大暑,淹死老鼠”諺語,
要特別多加注意防汛防澇。
立秋:秋季的開始。
立秋斗指西南。太陽黃經為135度。秋、春華秋實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。
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,秋高氣爽,月明風清。此後,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。
處暑:處是終止、躲藏的意思。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。
處暑斗指戊。太陽黃經為150度。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。
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。是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。
白露:天氣轉涼,露凝而白。
白露斗指癸。太陽黃經為165度。天氣轉涼,地面水汽結露最多。
秋分:晝夜平分。
秋分斗指已。太陽黃經為180度。秋分這一天同春人一樣,
陽光幾乎直射赤道,晝夜幾乎相等。
從這天起陽光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。
依我國舊曆的秋季論,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,因而稱秋分。
但在天文學上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。
寒露:露水以寒,將要結冰。
寒露斗指甲。太陽黃經為195度。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,
到了寒露,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。
所以有人說:寒是露之氣,先白而後寒,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。
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。
霜降:天氣漸冷,開始有霜。
霜降斗指巳,太陽黃經為210度。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。
立冬:冬季的開始。
立冬斗指西北,太陽黃經為225度。習慣上中國把這天當作冬季的開始。
冬,作為終了之意,是指一年的農事結束了,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。
立冬一過,中國黃河中、下游地區即將結冰,
各地農民都將陸續地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其他農事活動中。
小雪:開始下雪。
小雪斗指己,太陽黃經為240。
氣溫下降開始降雪,但還不到大雪紛飛時節所以叫小雪。
小雪前後,黃河流域開始降雪(南方降雪還要晚兩個節氣);
而北方地區,則已進入冰天雪地氣候。
大雪:降雪量增多,地面可能積雪。
大雪斗指癸,太陽黃經為255度。大雪前後,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;
而北方,已是“千里冰封凍,萬里雪飄蕩”的嚴冬了。
冬至:寒冷的冬天來臨。
冬至斗指子,太陽黃經為270度。冬至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,
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,黑夜最長,開始進入數九寒天。
天文學上定義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。
而冬至以後,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,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,
諺云:吃了冬至麵,一天長一線。(台版: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)
小寒:氣候開始寒冷。
小寒斗指戊,太陽黃經為285度。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。
冷氣積久而寒,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。
大寒:一年中最冷的時候。
大寒斗指癸,太陽黃經為300度。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。
大寒前後是一年之中最冷時節。大寒正值三九,諺云:冷在三九。
大寒過後立春接著到來,天氣漸暖。至此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完成一個循環。